婚姻分层: 通过调查分析,农村青年婚姻出现分化,传统的包办婚姻已不再是主角。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双方都受过高等教育,经自由恋爱结合。这部分年青人思想... 问题的提出: 2010年1月末,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报道》栏目播出了“毒父虐子致死”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由后续报道可知,当事人李海龙因与在外打工的妻子孙梅关系不和,将年仅两岁的亲生儿子李金良毒打致死。死者的父母都是农村青年,即时下流行的“80后”年青人。这对小夫妻的婚姻是凑合得来的。媒体一度还把二人的特殊婚姻关系作为炒作热点。通过多方查找资料,可以判定二人婚姻关系是不和谐的。上代人不幸的婚姻无疑与孩子的死亡难脱干系! 经过上网搜索并结合本人见闻,可以看到许多孩子往往成为父母不幸婚姻的牺牲品!其中,“80后”农村青年父母为数居多。 农村儿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只是农村青年婚姻问题造成的社会伤害之一,其引发的其它社会问题更加不容忽视! 由于农村社会形态的特点及其与城市社会的联系,农村青年婚姻问题关系甚大!因此就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调查。
注:本文主要通过朋友、同学、亲戚和邻居的了解,发现农村青年婚姻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由于全国经济发展具有地域不平衡性,本人财力学识有限,所以调查内容仅限于濮阳市地区。主要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客观的分析。
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深入,农村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之中。作为农村“80后”新生代年青人,他们生长在农村,小时候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思想上很难与农村旧思想划清界限;经济大潮的到来,他们又为谋生进入了思想开放的沿海和发达地区,接触或认同了城市的文化和价值观。他们不愿再像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守着一亩三分地儿、老婆孩子热炕头,很少有人愿意安分守己在家务农。 然而,外出打工的他们干的是城市里最苦最累的活,他们被叫做农民工!现在又出了一个新名词,叫做“新生代农民工”,就是指的这些农村“80后”年青人。他们每年能够往家带一万块,家里人就很知足啦!然而他们是农民工,跟正规企业职工的待遇是有差距的。如果告诉他们国有电力公司抄电表的每年光抄抄电表就能拿十多万块的话,他们的肺就会承受不了! 出门在外,大部分年青人工作是不稳定的,很难在一个地方扎稳脚跟,除了极个别能安安分分地靠着一个地方干,以老实和诚实能干的品格受到老板的欣赏和栽培,此后再慢慢扩展人脉站稳脚跟!然而无论他们如何拼搏,出于种种原因,城市和他们之间的那条界限仍旧存在。在城市间徘徊和在城市中徘徊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因为进入城市的那堵墙没有倒,并且还在日益加厚!徘徊到该成家立业的时候,回到农村的时候就到了。 由于对农村生活的记忆和对城市生活的接触,在他们的思想深处隐含着传统与现代的复杂矛盾。 对于婚姻大事,身处农村社会文化之中,他们的能力有限!
婚姻分层: 通过调查分析,农村青年婚姻出现分化,传统的包办婚姻已不再是主角。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双方都受过高等教育,经自由恋爱结合。这部分年青人思想较为开放,很少受传统婚姻观念影响,但人数极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种:初高中文化水平,外出打工或经熟人介绍,也有在家经媒人介绍的,思想较为开放,但仍受传统婚姻观念影响,人数较多,所占比例最大。
第三种:小学文化水平及以下,多经村里媒人介绍。当然,父母也会征询其意见的。但是这部分年青人思想较为保守,受传统婚姻观念影响最深,所占比例仅次于第二种情况。
由于第一种情况中具有高学历的年青人人数极少且又具有一些进入城市的通行资格,所以暂不列入农村青年婚姻构成部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早婚,即不符合法定婚龄。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普遍。登记结婚时,或虚报年龄,或托请关系。最干脆的是先同居,到年龄后领证不迟。
二、早育。由于早婚,许多年轻人过早同居生娃。有些没有登记结婚,所生的孩子是不合法的,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
三、离婚率高。离婚率高是农村青年婚姻特点之一,由于双方的基本信息靠媒人或熟人沟通,交流机会很少,感情上缺乏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础,走不到一起就离婚解决。这种情况下,所生的孩子由一方抚养,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此外,还有逃婚现象。这种婚姻多数没经过登记,女方携彩礼钱外逃,有诈骗性质,男方受损害最大。
四、所生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的居多。这些“80后”外出打工寻找生计,把孩子交给上代人抚养。孩子从小就得不到父母的爱,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易给以后的家庭生活埋下隐患!
总之,农村社会的婚姻法律意识薄弱,易对当事人造成多重损害。
原因分析: 通过本人走访调查,分析得到以下两点原因:
一、经济上,农村社会大多还是独门独户的生产方式。尽管免除了农业税,但正因为如此,一部分农民更加倾向保守落后。种地所得的利润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日益变薄,免除农业税不过在形式上减轻了农村的税费负担。不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那就难以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相对城镇而言,农村的产业极少。连一个像样的豆制品加工厂还是手工作坊式的。其落后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外出打工者在外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当地工人同工不同酬,福利待遇不平等,难以在外得到机遇站稳脚跟,所以每年都会产生务工人员全国性大流动,有时叫“民工潮”,有时叫“春运”。农村依旧是这些被城市排斥的农民工的最后归宿。 这些年青人回家结婚往往是靠父母出钱,因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固定工作,缺少可靠关系,年年积蓄有限。结婚最起码要有房子可住,但是近年砖瓦木料价格上涨,泥瓦匠手工费增加,要盖三间红砖瓦房,三万块绝对拿不下!在传统的婚事程序中,由于“买卖式”的旧婚嫁观仍占据主导地位,整个婚嫁程序花销下来至少在五万块左右。一般家庭多靠借债给儿女结婚。若中间没有变故还好,倘若一方违约,就必须向另一方作出赔偿。尤其是男方在婚事中出钱比例最大,经济负担最重! 农村经济在整个宏观环境中带有强烈的从属性,或者叫附庸性。落后和脆弱是其两大特征。这就是农村青年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婚姻这等人生大事所处环境之恶劣显而易见!
二、文化上,婚俗仪式重于办理结婚证。喜事必须得大操大办,各种规矩五花八门。由于农村社会对这种婚俗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青年们的婚姻就难逃其束缚。本人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许多外出打工且具有高学历的年青人,也要在父母和社会文化的压力下规规矩矩地在农村老家搞个婚礼,即使他们是自由恋爱结合的。农村文化圈内这种无形的力量迫使他们老老实实地按俗礼办事,这正是文化的原因! 另一方面,“香火”观念仍旧存在,这与农村独门独户的小型生产方式密切相关。许多上辈儿人有生孩子支撑门庭的思想观念是导致早婚早育的原因之一。
消极影响: 造成农村青年婚姻问题主要就是经济文化两大原因,其消极影响如下: 一、传统婚姻花销巨大,不利于农村社会发展资金的积累,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滞后了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绊脚石! 二、早婚早育,导致夫妻感情不深、婚姻脆弱,祸及下一代的成长和幸福;养老抚幼的生活压力加重,加上先前结婚时的借债,存在贫困隐患! 早婚早育也是对新婚年青夫妻的重大考验,易缺失社会责任感。
建议: 解决这些问题光靠宣传教育是行不通的。许多文章都建议以宣传教育为主,但是这些年青人常年外出打工,你只在墙上刷刷标语贴贴传单,完事儿拍屁股走人,能起到多大作用?别人还以为你只给墙头说教呢!找不到问题就不要瞎起哄!再说光靠宣传教育就太看重意识的作用了。这样就容易沦为搞形式主义的笑柄,是不切实际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主要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民增收。婚姻的问题说到底还是经济的问题!农业生产方式不转变,农民增收困难,农村青年婚姻问题只会越积越重!经济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婚俗风气。虽然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是一天能完成的,但只要努力总会有变化! 其次,要重视宣传教育。社会意识的改变基于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但是社会意识的改变与经济基础的变化是不同步的。宣传教育要重视,但不是第一位的!
|